新聞動態 公司新聞

騰籠換鳥,“軟”“硬”兼施——重慶經開區轉型發展觀察

來源:1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2022-11-03 14:32

一個年產值數百億元的產業轟然倒下,多長時間才能完成轉型升級?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重慶經開區)給出了答案:5年。 

圖片1.png

圖說:1012日,位于重慶經開區的重慶攸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作業。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重慶經開區,曾經在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高峰時年產手機上億臺,擁有手機品牌30多個,年產值達數百億元。

然而,隨著市場發生重大變化,這個數百億級的產業驟然萎縮。就在人們擔心重慶經開區能否渡過難關時,該經開區已經開啟了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短短5年時間,重慶經開區通過騰籠換鳥、”“兼施,已經走出了低谷,培育出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節能環保裝備等新的支柱產業,以及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

從“一枝獨秀”到一蹶不振?

以手機生產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5年前在重慶經開區可謂一枝獨秀。該產業在2007年左右形成規模后,2017年達到頂峰。

當時有30多個手機品牌,每年生產的手機上億臺,年產值達數百億元。南岸區經信委主任、重慶經開區經濟運行局局長李敏說,經開區的手機起初以功能機為主,后來轉為智能機,但即便如此,仍以中低端機為主,附加值不高。

手機產業給重慶經開區帶來了亮眼的數據,卻沒有帶來較高的收益,當時每年手機產業的平均工業增加值僅5%,低的甚至只有到3%。同時,一枝獨秀的產業結構,也給當地的經濟穩定性帶來隱患。

果不其然,2017年后,隨著智能手機需求市場發生急劇變化,重慶經開區智能手機產業遭受重創,品牌數量和產能、產值都急劇萎縮。

體量巨大的支柱產業轟然崩塌,重慶經開區會不會一蹶不振?正在不少人對此心存擔憂之際,重慶經開區卻以此為契機,開啟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征程。 

圖片2.png

圖說:1012日,位于重慶經開區的重慶芯訊通無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向參觀者介紹該公司產品。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重慶經開區不具備布局大型工業企業的條件,但有人才和科技資源的優勢,必須結合自身長項,聚焦專精特新企業。重慶市南岸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許洪斌說,重慶經開區”“兼施,舊產能加速淘汰,新產業加速培育、快速壯大。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經開區已有84家企業獲評市級專精特新,11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

“硬件”升級,從中低端到高精尖

什么樣的國產車單臺售價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記者在重慶經開區的迪馬工業找到了答案:只要車足夠專精特新,不但能賣出好價錢,還能快速占領市場。

迪馬工業是一家生產專用車的企業,產品涵蓋押運車、集成車、核酸檢測車等類型。該公司副總裁張強介紹,該企業2021年銷售車輛3000臺左右,銷售額近20億元,其中押運車占據了全國細分市場的40%,流動銀行車也在細分市場排名居首。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專用車,迪馬工業只是重慶經開區近年來在智能化硬件領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經開區積極在汽車智能電控、傳感等智能硬件領域布局,形成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

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展廳內,各種智能電控、智能傳感、智能網聯模組品類齊全。該公司總經理陳偉說,公司產品用于長安、吉利、長城等知名汽車品牌,其中長安汽車90%以上倒車雷達傳感器由該公司生產。

此外,重慶經開區近年來培育了多個行業內的小巨人,比如鷹谷廣電的光電探測器產品市場占有率達95%,雙環傳動在國內工業車輛齒輪市場占有率達68%,力宏精細作為國內纖維素醚行業的領軍企業,銷量曾居全球首位……

這些專精特新企業不但改變了過去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的狀況,還提升和帶動了區域內的創新能力,構建了新的支柱產業。重慶市南岸區委副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主任黃紅介紹說。

“軟件”崛起,軟硬結合相互賦能

軟件是重慶經開區開辟的另一個新天地。20199月,重慶經開區內的重慶軟件園開園,短短三年時間,便聚集了廣聯達、中移物聯網、芯訊通、科大訊飛、京東、阿里、騰訊等行業龍頭企業。

除了集聚優勢明顯,智能制造、車聯網等領域內軟件和硬件也相互融合,相互賦能,形成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格局。

重慶軟件園內,重慶芯訊通無線科技有限公司的幾名工程師正埋頭在電腦桌前,對一款剛開發的汽車軟件進行測試。我們公司是無線電通訊模組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有60多名軟件工程師,計劃擴大至130名。該公司副總裁周璟告訴記者,軟硬兼施是公司的獨特優勢,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智慧能源、汽車電子、智慧城市等領域。 

圖片3.png

圖說:1019日,位于重慶經開區的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在數字化生產車間作業。新華社記者韓振攝 

以城市智能交通為主營業務的重慶攸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典型的軟硬兼施企業,其產品與服務主要包括交通集成管控系統、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鐵路車站旅客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相關軟、硬件產品。公司目前市場范圍覆蓋重慶、四川、貴州、北京等多個省市,產品還出口至新加坡、老撾、越南等國家。該公司董事長汪然介紹說。

據統計,重慶經開區目前已集聚軟件信息服務企業超過1500家,其中規上企業43家,形成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數字文創等特色產業集群。

重慶經開區軟件產業快速崛起的背后,離不開人才和科技資源的有力支撐。20212月,南岸區、重慶經開區與重慶郵電大學與共建重慶郵電大學科技園,大力發展大數據智能化、軟件開發產業。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重慶郵電大學科技園已聚集了相關專業研究生1300名,入駐高水平創新科研團隊10個,科研團隊骨干成員200人。這些人才和科技力量,將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慶經開區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為突破口,搭建創新平臺,加強創新協同,引育創新人才,完善創新政策,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以高水平科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許洪斌說。(記者李勇、韓振、劉恩黎)

 

原文鏈接:騰籠換鳥,“軟”“硬”兼施——重慶經開區轉型發展觀察

天天干,天天日,天天射,天天爽_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毛片_午夜福利视频欧美_欧美性爱视频网站